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张飞捉周瑜故事在通俗文学中的传播兼论非小说(5)

来源:传播力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余 论 综上所述,“张飞捉周瑜”故事本来是流传于民间的三国故事,在《三国志演义》成书时,一部分民间故事被纳入小说之中,而包括“张飞捉周

四、余 论

综上所述,“张飞捉周瑜”故事本来是流传于民间的三国故事,在《三国志演义》成书时,一部分民间故事被纳入小说之中,而包括“张飞捉周瑜”在内的另一部分未被小说采纳的故事则继续在民间流传,并逐渐形成与小说并行发展的故事群。在通俗文学这一范畴中,“小说故事群”与“非小说故事群”时有交集。有时小说刊刻者会将流传于民间的三国故事增插入小说之中,以吸引读者。如明代建阳所刊各版《三国志演义》中出现的关索故事,便与《花关索》等说唱文学形式密切相关。[23]而随着小说的影响力渐大,以戏曲、说唱为代表的民间三国故事有时也开始主动向小说靠拢,以寻求生存空间,前文所述的“张飞捉周瑜”在昆曲、京剧、苏州评话及南阳大调曲子中的改编便是典型例证。随着时间发展,两个故事群之间的关系便愈发复杂,呈现出扭结的状态。

不过,在通俗文学系统中,正是因为同一题材的小说、戏曲、说唱有这种密切的互动关系,才使得这些故事的影响愈发深远。《小说林》主编徐念慈在《觚庵漫笔》中曾说道:[24]

《三国演义》一书,其能普及于社会者,不仅文字之力。余谓得力于毛氏之批评,能使读者不致如猪八戒之吃人参果,囫囵吞下,绝未注意于篇法、章法、句法,一也。得力于梨园子弟,如《凤仪亭》《空城计》《定军山》《火烧连营》《七擒孟获》等著名之剧何止数十,袍笏登场,粉墨杂演,描写忠奸,足使当场数百人同时感触而增记忆,二也。得力于评话家柳敬亭一流人,善揣摩社会心理,就书中记载,为之穷形极相,描头添足,令听者眉飞色舞,不肯间断,三也。有是三者,宜乎妇孺皆耳熟能详矣。[25]

通俗小说可奠定故事的基本走向,戏曲表演能够突出人物性格,而说唱则以细腻铺排见长,这些不同的通俗文学形式共同促进了三国故事的经典化。

不过,通过徐念慈此段叙述也不难发现,在通俗文学传播中起主导作用的始终是通俗小说,戏曲和说唱都是在其基础上通过强化人物性格、丰富心理描写等方式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学术界也多以通俗小说为中心,关注小说情节如何下沉至戏曲、说唱的过程。不过,以“张飞捉周瑜”故事在戏曲、说唱中的传播为线索,可以了解到在戏曲、说唱中,“非小说故事群”通过努力向通俗小说靠拢,被更多观众认同,获得更大的传播空间,文学地位得到上移的过程。这两种传播路径在通俗文学范畴中,一直都是并行存在的,通俗小说情节下移至戏曲、说唱是显而易见、即刻完成的,而戏曲、说唱中的“非小说故事”文学地位的上移,则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累积才可能完成。因此,这一特殊的经典化过程,更需要得到关注。

注释:

[1](清)毛宗岗.凡例[C]//.三国志演义.北京:中华书局,1995.

[2]按元杂剧中即有名为《关大王月下斩貂蝉》的剧目,然现已不存。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关羽斩貂蝉”故事是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刊刻的戏曲选集《风月锦囊》,其中《精选续编赛全家锦三国志大全》即有“关羽斩貂蝉”的情节。此后,《缀白裘》十一集卷三收录《斩貂》,弹词《三国志玉玺传》卷六中也有类似情节。

[3]有关此问题,可参见刘海燕《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生成演变史论》(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日]伊藤晋太郎《关羽与貂蝉》(《成都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日]大塚秀高《关羽为什么斩貂蝉》(收入《东吴文化暨第二十届〈三国演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相关论述。

[4]按《草庐记》目前仅见明万历年间金陵富春堂刊本,作者不详,正文书名题为“新刻出像音注刘玄德三顾草庐记”,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有1954年商务印书馆《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本,1987年台湾天一出版社《全明传奇》影印本以及2003年北京学苑出版社《不登大雅文库珍本戏曲丛刊》影印本。

[5](清)昭梿.啸亭杂录·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6]吴新雷.昆曲剧目发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7]按表中引《草庐记》为《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鼎峙春秋》为《清代宫廷大戏初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西川图·芦花荡》为汪协如点校本《缀白裘》(北京:中华书局,1955),京剧《芦花荡》为《京剧丛刊》本(新文艺出版社1953年版)。引文中有个别涣漫不清之处,暂用“□”代替。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611/1500.html



上一篇: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优化再思考
下一篇:从流行到受阻斯蒂芬金作品的跨文化传播

传播力研究投稿 | 传播力研究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版面费 | 传播力研究论文发表 | 传播力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传播力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