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及现代意(3)

来源:传播力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了僧侣之外,北魏明帝时期,作为僧统(北魏时管理僧人的官员)的宋云同法力、惠生一起赴印西行求法也是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洛阳伽蓝记》卷五记载

除了僧侣之外,北魏明帝时期,作为僧统(北魏时管理僧人的官员)的宋云同法力、惠生一起赴印西行求法也是一件不得不提的事。《洛阳伽蓝记》卷五记载了宋云同北天竺乌场国国王的对话,“王又问曰:‘彼国出圣人否?’宋云具说周孔庄老之德,次序蓬莱山上银阙金堂,神仙圣人并在其上,说管辂善卜,华佗治病,左慈方术,如此之事,分别说之。王曰:‘若如卿言,即是佛国,我当命终,愿生彼国’。”[15]华佗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医术精明,创“麻沸散”用于外科手术,编“五禽戏”用于医疗式锻炼。宋云在乌场国向该国国王详细介绍了华佗治病的事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中医药相关内容在印度的传播。

1.3 其他形式的促进 除了商贸往来和西行求法活动的带动之外,沿着古丝绸之路,也存在着其他形式在推动中医药在印度地区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例如印度遣使来华进贡,我国各朝帝皇回赠印度遣使丝绸、瓷器、药材等各种物品;印度来华僧人返印后向当地人介绍中国传统医药的治疗方法;中印之间一直存在着民间文化交流往来及大批的民众迁徙现象,在这过程中往印度地区带去了中国传统的看病治病方法;阿拉伯商人在沿着海路购买中国药材的过程中,也常将印度的港口城市作为中途停靠站,不经意之间便也充当了中印医学文化交流的媒介。

但无论是何种形式,随着明清海禁政策及闭关锁国的逐渐深入,沟通中印往来的海路也渐渐被关闭。而近世以来,两国本身发展的落后使双方也都没有能力把他们的传统经济文化交往提升到一个新阶段,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东渐则最终堵塞了两国往来的通道[16]。由此,中医药介于古代丝绸之路在印度地区的传播就暂时被按下了“暂停键”。

2 古丝路下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特点

总的来说,在古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下,自古以来中医药在印度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普及。笔者将中医药沿古丝路在印度传播和发展的特点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传播的内容 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以大黄、黄连、川芎、麝香等中药材为主。印度素来就是香料大国,麝香对其的吸引力自然是十足的;大黄和黄连则都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用,适用于印度由于高温和湿热所引起的诸多疾病。但中医学中特有的精气神阴阳学说、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以及针灸推拿等实用技术都鲜有传入。究其缘由,除了缺乏特有的中医理论和技术传播者外,古印度有着一套自己的医学体系,无论是阿育吠陀(Ayurveda)、尤那尼(Unani)、西达(Siddha)、瑜伽(Yoga)还是自然疗法,在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医疗救治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印度传统医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即阿育吠陀医学,其所倡导的三体液(气、胆汁、黏液)、“五大”学说(土、水、火、气和空间)、天然草药的使用及预防疾病、调养生息观念等虽同中医学的理论认知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二者的深层次内涵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中医学强调的“天人合一”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并以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防病治病的方法为根本目的;而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的哲学基础“梵我一如”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其在保持人体健康和解除患者痛苦的目的之下,更加强调解脱(mokas),即要通过悟与对神的理解而实现教化[17]。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想要把中医学的理论和实用技术传入印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2.2 传播的范围 以古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医药在印度地区的传播主要是呈集中式块状分布。其一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地区,首先滇缅道及麝香之路下的自由贸易带动了中药材在东北部地区的流通。此外印度东北部也是诸多赴印求法僧侣的活跃地区,义净和玄奘都在那烂陀寺长时间讲学和修行,法显则在摩竭提国巴连弗邑停留了3年,作为西行求法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将部分中医药相关的内容在该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其二分布在印度西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如故临(今印度西南沿岸奎隆一带)、下里(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和科泽科德一带)。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下,以贸易活动为主线,大批的中药材被运往这些地区,或用于日常医疗,或用于销售谋利。

2.3 传播的程度 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程度总体上并不高。除了上文所提及的传播内容以中药材为主而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鲜有传入及传播范围局限在两大块区域之外,大多数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都并非“为了传播中医药”而“传播中医药”。例如商人之间的自由贸易本质上是为了谋利,僧侣西行求法的初衷则是探寻佛教理念的真谛,国国外交或是外交下的各种往来活动主观上也都是为了对外宣扬国威。如此,中医药的传播更多的是这些活动下的“衍生物”或者说是“附加值”。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717/1633.html



上一篇:救荒本草的历史成就及海外传播考略
下一篇:中国纪念建筑传统与现代述略以韶山毛泽东同志

传播力研究投稿 | 传播力研究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版面费 | 传播力研究论文发表 | 传播力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传播力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