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古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及现代意

来源:传播力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印之间医学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最早把印度医学传入中国的是伊朗王子、佛教徒安世高,他在东汉末年曾到我国学习汉语。唐《开元释教录》中记载:“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

中印之间医学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最早把印度医学传入中国的是伊朗王子、佛教徒安世高,他在东汉末年曾到我国学习汉语。唐《开元释教录》中记载:“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译经传入印度之医学。”[1]这是目前最早的关于中印之间医学文化交流的明文记载。自此,印度医学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文化交流双向性的特征,印度医学在中国传播的同时,中医药在印度地区的传播也是必然的。但对于中医药是何时开始在印度地区有传播的迹象,学界并未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对于中医药在印度地区的发展主线认识也鲜有人具体描绘。想要探讨中医药在印度地区的传播及发展,似乎不是件易事。季羡林先生在其《中印文化交流史》中便曾多次提及“由于印度方面史籍缺乏,查找中国传入的物品异常困难”,“至于中国医理是否传至印度,则因文献不足,不敢臆断”[2]。

在我们看来,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蛛丝马迹就必须借助一些别的媒介,而丝绸之路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所提出的,指的是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主媒介的一条西域交通道路[3]。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绸之路”又衍变为了中国与东西方各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丝绸之路”一词从平面到立体,从单元到多元,被赋予了更多更立体的意义。

在古丝绸之路的“穿针引线”下,中印之间进行了商业贸易、西行求法、民间交流、国家外交等一系列的物质文化交流活动。而中医药作为我国古代科学的一块瑰宝,无论是形而上的中医基础理论还是形而下的中医学诊疗方法或是丰富的中药材都以其实用、简便、安全等特性经久不衰,在中印双方的物质文化往来过程中,自然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由此,我们可以在介于古丝绸之路的中印往来活动中搜集并归纳出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若干线索和特点,并以此对当下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1 古丝路下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具体形式

1.1 贸易往来的带动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4]可见早在秦汉之前,我国蜀地同印度地区就存在着贸易往来。这条沟通两地的通道即滇缅道,又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但直到公元69年,哀牢人归顺东汉并在此设立了永昌郡后,滇缅道才得以真正被打通。该通道以四川成都为起点,东西线在云南境内大理交汇后形成永昌道,后达缅印。此后,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川滇地区道地药材种类繁多,例如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这些药材实用有效,对印度地区由于热带高温气候、蚊虫叮咬、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痢疾、疟疾、痈疽肿痛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印之间依靠滇缅道进行了大量的药材贸易,以此满足彼此的生活和医疗需求。蔡景峰在《唐以前的中印医学交流》一文中也曾提及“通过这条又称为‘西南丝道’的通途,中印进行了药物交换。印度的药物由此道输入我国,而我国的药物也从这条道路输往印度”[5]。

除了滇缅道下的中印药材贸易外,我国古代吐蕃地区与印度东北部之间也存在着以麝香为主体的自由贸易。麝香是我国川藏地区特产的一种药材,为麝鹿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用水稀释后的麝香具有浓郁、持久且独特的芳香。印度人素来爱用香料,麝香对于其的吸引力自然是十足的。但印度的东北部为恒河平原地区,并不具备生产麝香的自然条件,而我国吐蕃地区盛产麝香,又与印度东北部毗邻,这势必会促成印藏间的麝香贸易。17世纪初在印度做过6次旅行的进藏传教士塔瓦尼亚曾比较详细地介绍过西藏地区的情况。他说在恒河之北有个博坦(今西藏),出产大量优质麝香,其在孟加拉以北。仅在6次旅行中,塔瓦尼亚遇到过来自博坦的人,他们经常在巴特那一带(今印度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南岸的一座城镇)售卖麝香[6]。但相较于滇缅道下的药材贸易,印藏之间的麝香贸易的量就要少得多。阿拉伯药学家伊本·巴伊塔尔在其所著的《药草志》中这样说道“吐蕃人找到麝香之后,收集起来,把最好的麝香装入从屠宰后的羊身上取下来的皮囊里,作为礼物敬献给其君主,供其使用。商人们很少能运走麝香”[7]。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qikandaodu/2021/0717/1633.html



上一篇:救荒本草的历史成就及海外传播考略
下一篇:中国纪念建筑传统与现代述略以韶山毛泽东同志

传播力研究投稿 | 传播力研究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版面费 | 传播力研究论文发表 | 传播力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传播力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