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80后茶文化学者周重林:互联网时代是传播茶文化

来源:传播力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陆羽的《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后世茶书的开源之作,后世茶人对《茶经》的解读著作也有很多种。80后茶文化学者、《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潜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曲鹏

陆羽的《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后世茶书的开源之作,后世茶人对《茶经》的解读著作也有很多种。80后茶文化学者、《茶叶战争》作者周重林潜心钻研15年,详细参考古今40多种版本,推出最新著作《茶之基本》,从茶的古今演变到茶人的基本修养,从历代茶事到茶席茶礼,溯本求源,见解独到,全方位揭秘《茶经》的思想密码。近日周重林通过微信接受记者采访,畅谈茶文化的前世今生。

周重林

问:您写《茶之基本》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周重林:茶文化最近几年非常热,盛世兴茶。饮茶群体越来越多,像我这样专门研究茶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茶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作品,回避不了,就想着要为陆羽做当下解释,毕竟过去了上千年,茶的语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之前写过以文明史为视觉的《茶叶战争》,写过以名士为主的《民国茶范》,也写过像《易武与古六大山》这样的地方性知识,再释《茶经》这样的经典还是第一次,也比较忐忑。但写着写着,那种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感就出来了。我不知道别人是否像我一样,都会觉得自己的解读才更接近陆羽。

《茶之基本:陆羽〈茶经〉启示》

周重林 著

浦睿文化 | 岳麓书社

问:在您看来,茶文化的本质是什么?过去十几年中,茶文化在全球的普及程度是否有明显变化?

周重林:我认为过去中国在传播茶文化的时候落败了,至少我有一种挫败感。近代以来领衔传播茶文化的,主要是日本人。全世界出版茶文化书刊版本最多的、传播茶文化最勤的人,名叫冈仓天心,他的著作几乎遍布全球,拥有所有语种的译本。我们觉得陆羽是“茶圣”,很牛,可在国外很难见到他的书。民国时期有许多出国留学的知识分子,一些去了日本,一些去了欧美。他们学识的确是高,但这些人没有完成一个重要任务——没有把中国文化传出去,他们只是完成了把西方文化搬回来的任务。但同一时期的冈仓天心却把东方文化传播出去了。他传播了茶,铃木大拙传播了禅,这才是整个东方的禅茶一味。

冈仓天心著作《茶之书》

问:中国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相互有影响吗?二者有什么不同?

周重林:日本人的道很小,很日常。中国人现在的道很大,很缥缈。

日本茶道学的是宋代,问题就变成了“宋代的茶道是什么”。茶跟禅的结合,诞生了“禅茶一味”;宋代时,宋儒又推动了茶跟儒家的结合;道家的炼丹术也直接影响了茶:过去唐代要制茶,采取的是制中药那套手段,毕竟茶以前也是入药的。制茶要去苦涩味,如何使得树上的叶子采摘下来后能够长期保存,这是有技法的。但这个技法不是为了制茶专门创造的,而是道家为炼制丹药而贡献的法子。这很重要,现在很少有人会从这个层面思考问题。

从南北朝到唐代,再到宋代,有很多饮料存在过,不只是茶。比如李清照经常喝的“熟水”,还有豆蔻饮、五色饮、五香饮等饮料,这些都对茶的影响很大。我们现在所说的“色香味”并不是茶所独有,而是借鉴了其他饮料的特点才形成茶的评价体系。此外,茶还有许多承自酒的特点。所以说,茶和儒释道当然有关系,但这些关系需要一定的积累和研究才能看到。如果我们企图用这种大而泛之的词去影响世人,世人可能理解不来。因此谈到这个的时候,我们希望降维,不要一开始就定那么高的起点,而是让我们的知识往下走,以让大众能够理解和接受。

喝茶的好处在于促进人们日常交流,我们是需要会面的。宋人们就发现了见面的重要性。过去做学问,读书人多是皓首穷经,但到宋代,他们发现光研究书本的东西已经不够了,于是人们有了面聊探讨的需要。那时候书院兴起,语录体流行,这是宋人把学问日常化了。以陆九渊、朱熹为代表的士人,他们推崇格物致知的思想,所以经过宋代,茶也开始变得生活化。宋代人鼓励见面,这和喝茶非常相似,都是讲究感受的日常活动。我们现在容易忽视简单的东西,但高深的“道”,往往是通过日常做简易工夫体现的,这点很重要。我们应该想办法让茶回到生活当中,即便在今天,书仍然是一个高雅奢侈的东西,所以光是利用书本远远不够。如何更有效地传播它,是我们还需要思考的问题。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zonghexinwen/2021/0417/1078.html



上一篇:迎接拜祖大典 传播黄河文化 《龙族的后裔》明日
下一篇:湖北旅游传播指数榜第6期:黄陂旅游、武汉植物园

传播力研究投稿 | 传播力研究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版面费 | 传播力研究论文发表 | 传播力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传播力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