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两汉时期,民谣在社会上的传播空前繁盛,有何

来源:传播力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民谣,也称民歌,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带有民族色彩的歌曲。由于民谣的时间久远,很多歌曲都不知其作者。两汉之际,民谣在社会上的传播空前繁盛,如在汉武帝时期得以重新发挥

民谣,也称民歌,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带有民族色彩的歌曲。由于民谣的时间久远,很多歌曲都不知其作者。两汉之际,民谣在社会上的传播空前繁盛,如在汉武帝时期得以重新发挥作用的汉乐府。乐府初设于秦,但是汉初并没有保留下来,而是到了汉武帝时期的时候被重建。汉乐府就是专门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的机构,如说大家都熟知的《江南可采莲》、《长歌行》等。

而且,让人意外的是,两汉时期的民谣不仅是被记录在了汉乐府这样的专门管理机构中,就算是在《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具有传承作用的历史典籍中也多有记载。民谣发展到东汉时期,朝堂上甚至出现了“举谣言”制度。那么两汉时期的民谣为何会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其在社会上可以广为传播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
民谣,作为一种口头诗歌,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的时代产物。民谣虽小,但是却可以从中窥见世道与人心,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和舆论趋向。也就是说,这小小的民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出当时社会文化的中心思想,而且也是代表着一种民间舆论。而两汉之际的民谣可以得到上位者的高度重视,自然是跟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势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一、 汉朝对于儒家思想的看重,是民谣发迹的基础
汉初,由于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刘邦、吕雉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过,那时朝堂上盛行的是黄老思想,其中心就是无为而治。当然,这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指一个从无为到有为的发展过程,体现在治国上的行为就是以民为本、轻徭薄赋,给民间一个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但是这种思想的确立,也使汉王朝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滞后期。很多政治措施因为受到无为思想的影响,无法及时得到实施。同时,由于对诸侯的宽容,也给朝堂的独立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由于黄老思想明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到了文、景时期,出现了由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的嬗变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废除了朝堂对于其他学说的利用,开始注重儒家学说,也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了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置了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开始发展。随着窦太后的去世,和儒家学说有着竞争资本的黄老思想也开始退出了政治舞台,儒家学说成了汉朝的正统思想。而儒家思想认为:百姓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兴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民乃国之根本。如《尚书?五子之歌》里提到的: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也就是说,在西汉君主的治理观念之中,歌谣首先有着相当重要的政治功能。如《毛诗序》中写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对于国家的认同或者是不认同,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从民谣中体现出来。其次,民谣具有讽刺或怨怒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本就可以反映民心众议。因此,民谣具有社会舆论得以形成的初步结构,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国家只有高度重视民间百姓的民心民意,做到从百姓的利益出发来治理国家,才可以真正实现长治久安。所以,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汉代统治者普遍认为:重视民谣民歌的发展,就是重视百姓民心的一种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汉代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的高度重视,才给了民谣发展孕育的空间。
第二、 民间对于国事与家事的评价或议论,为民谣的发展构架了文化氛围
《尚书?泰誓中》记载: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大意是: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我们老百姓所听到的,老百姓责怪抱怨我,我如今必定前住伐商。由此可以看出,上位者对于民间民意的重视。
西汉时期,朝廷对于民意的收集,大概分为这两类方式:第一类,就是一些地方属吏或者是刺史对于民意的收集。第二类,朝廷会不定期派遣风俗特使到地方上去巡游,其使命之一就是“观察风俗”,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收集歌谣等民间舆论。这样的收集方式,就给了民间议论上层社会的机会。比如西汉前期的萧何、曹参等人在任职期间,都能做到以民为本,重视百姓的生活和发展,所以他们就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表扬,根据《汉书》记载:萧何为法,靏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文章来源:《传播力研究》 网址: http://www.cblyjzz.cn/zonghexinwen/2021/0412/1044.html



上一篇:警惕!红火蚁已传播至12省 江苏将加强阻截防控
下一篇:红火蚁位列最危险入侵物种 已传播至国内10余省

传播力研究投稿 | 传播力研究编辑部| 传播力研究版面费 | 传播力研究论文发表 | 传播力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传播力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